在中国的古建筑中小青瓦的应用较为广泛,它的制作十分有讲究,建筑文化也十分悠久,随着建筑行业的兴起,小青瓦慢慢的退出我们的视线,但是其中的文化和讲究还是有很多的。 小青瓦是一种曲面状建筑材料,取之于自然,随着建筑的生命周期回归于自然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中国传统建筑由这种曲线重叠成的细密肌理所覆盖,从中也折射出中国独特的居住文化。小青瓦的出现大约始于西周初年,到唐代,它的制作趋于成熟,以灰瓦、黑瓦和琉璃瓦为主要,灰瓦质地较为粗松,用于一般建筑。黑瓦质地紧密,经过打磨,多用于宫殿和寺庙。还有少量的琉璃瓦,用于檐脊。一般的成弧形,刚烧制成时呈棕灰色,在室外雨水作用下会慢慢变成深青色,所以又名小青瓦,长200~250mm,宽150~200mm。弧形朝上时为俯瓦,相反称为仰瓦,仰瓦用于排水,俯瓦覆盖仰瓦与仰瓦之间的间隙,以防止漏水。通过仰瓦和俯瓦的交替连续排列覆盖整个坡屋面,并在檐口部位用少量特殊形状的瓦(瓦当)收头,达到整个屋面的防水与排水。 小青瓦的建筑文化十分悠久,其在抗氧化、抗腐蚀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,目前许多地区的古镇选用的都是小青瓦,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古镇历史悠久的特色,另一方面是小青瓦的使用寿命长。
|